新闻窗
主办单位:贵州日报报业集团
国际刊号:1673-0763
国内刊号:52-1034/G2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1373 人次
 
    本刊论文
浅谈《南方周末》新闻特稿的采写特点及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 南方周末 特稿 采写特色

  论文摘 要 《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周)特稿是中国式特稿典范。本文从采访视角、写作语言、叙述方式等角度对南周特稿的采写特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总结了南周特稿内外部发展的局限性,进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究了南周特稿的发展趋势。

  1 南周特稿的采写特点
  1.1 画面性的采访视角
  南周特稿的采访与其他采访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与一般新闻采访走的程序似乎一样,南周特稿的采访是去采访一个一个的画面。采访为着画面而去,围绕画面进行,获得的也是一个一个的画面,写作就是奔着这些画面进行剪辑,这也就是新闻报道中所强调的形象思维。因此,记者的采访视角决定了特稿的成败,在没有扎实的画面采访的情况下,即便某个记者拥有生花妙笔,写出唯美动人的描述也违背了特稿的本质——真实。南周特稿的记者带有所供职媒体的特性,细节中掺杂着记者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阅历、态度、性情等,在倾听中开始还原画面。
  1.2 冷静自制的写作语言
  南周特稿以语言之美,重视细节写作,运用逼真的细节描写,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白描,生动、传神地传达事实的真相,给受众营造想象的空间,打动人心。
  例如《“犀利哥”正传》中:“年轻人的消失,村口的篮球架斑驳得像根抛弃的遗物,守在它身边的围墙上,残留着一行业已剥落的标语,‘团结全党全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些对主人翁生活环境的细节描写,隐喻了犀利哥的真实生活。透过这些冷静的细节描写,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审美情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场氛围。毫无疑问这种语言的魅力,纯粹只依靠图像是无法达到的,因此在讨论南周特稿写作的时候,有必要将其写作语言进行剖析。
  1.3 高度的文学叙述方式
  南周特稿以会讲故事著称,其娓娓道来、冷静克制、别有风味。倒叙和插叙的大量使用,容纳丰富了更多的信息;把一个连续的故事变成很多个前后衔接的故事。同时,运用场景变换,视角的变化以及特殊结构,比如在《车陷紫禁城》中,记者亲历一辆出租车在北京的一个下午的遭遇,借此突显北京交通拥堵状况。这种将文学化叙事方式运用在特稿中,在接受受众赞美的同时,也引起了同行的质疑:在新闻报道中,高度文学化无疑在加强主观判断,而这种判断性叙述是否可以。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此处所论证的高度文学性的叙事,指记者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文学化叙事技巧传达文字的感染力,而非虚张声势的夸大,真实依旧是它的灵魂。
  2南周特稿的局限性
  2008年以后,南周对特稿的探索渐渐式微,南周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提高对调查、观察、解释性报道的追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由两部分构成: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就南周内部来说出现两种恶性循环的局面:缺乏能写特稿的记者;缺乏好的特稿作品。
  随着李海鹏等当年声名鹊起的优秀特稿记者的离开,南周内部能够达到优秀特稿写作水平的记者少之又少。这主要由于特稿除了要求记者具备一般新闻体裁的采写能够要求外,更要拥有出色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文字掌控力。特稿记者的缺乏是导致难以出产好的特稿作品的直接原因,但是好的选题是成就好特稿的基础,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状况也就导致好特稿一度难产。
  就外部环境而言,社会急剧变化,光怪陆离等各种事件频繁发生,理论上讲这并不是一个缺乏选题的国度。但是由于事件发生的太过急促,各类媒体蜂拥而上,各种报道形式层出不穷。而特稿的选题原则在时间的跨度里集中高度的戏剧性,在时间的拉锯战中,特稿明显处于下风,能写的素材空间越来越小。其次随着人们生活快节奏的加剧,压力的加大,新型传播方式的加入,以舒缓、优雅,关照内心的特稿作品难以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特稿的阅读率大大降低。而特稿的高度文学性和创造性注定了它的阅读率低于那些对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接报道,这让原本狭窄的读者群更加狭窄。
  3南周特稿的发展趋势
  南周特稿的发展趋势可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探讨。
  从宏观来看,自2003年南周试水特稿到2010年这种探索逐渐减少,个中原因既是南周特稿自身的局限所致也是特稿发展的必然规律。南周特稿前期兴起之时,主要以承载负面报道的“揭黑”为主,这在新闻选题和报道立场上都稍显偏颇;其次好的特稿选题可遇不可求,加之特稿采访难度大,耗费时间长,因此特稿不可能具备像常规新闻那样每周按时刊发。为此,南周将特稿精神融入深度报道中,以深度报道为日常刊发稿件的标准,不定期刊发优秀特稿。因此在宏观上,南周特稿在数目上的的探索力度将会减少,同时将特稿的写作方法运用在深度报道上,保持特稿的独特性。
  从微观看来,特稿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其质量下降。相反,南周特稿少了对数量的追逐,多了对特稿写作上的谋划,以保证南周特稿的高质量水准。
  在报道选题上,由此前“柔”性选题走向具备硬度和深度的硬性选题,同时在类别上也由此前散落的人物类、群体类、话题类、事件类四大类逐渐倾向于具有纵深感的事件类;
  在语言表达上,个性化色彩越来越浓。在哀而不伤的基调上,允许记者保留自己的写作语言。如忧伤的笔调,灵动的笔触,优雅深邃的描绘。
  在叙事结构上:从传统的叙事习惯走向多样化。如采用编年的体例,参照小说或电影的叙事特点。如2010 年11月30日的《少年杀母事件》的叙事结构模仿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综上所述,南周特稿的特性决定了它只是小众读物,即便在未来,其受众群也难有很大的发展。南周将特稿曲高和寡的张力移植到深度报道上,加大深度报道的力度,同时加强对特稿自身多元化的探索。未来,一部分南周特稿演化成深度报道,另一部分在写作技法和叙事结构上呈现多样化发展,保持其精英读物的特点。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新闻窗》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新闻窗》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